幕后紀錄片不該只是電影的影子
韓飛
《哪吒之魔童鬧海》(簡稱《哪吒2》)不斷刷新票房紀錄的時候,紀錄片《不破不立》全網上線,將電影創(chuàng)作過程推向前臺,展現了餃子導演和全國四千多名動畫人一起踮腳觸碰創(chuàng)作天花板的故事,與“哪吒”精神氣質同頻共振。
“后臺”的“前臺”化
電影幕后紀錄片是以記錄和呈現電影制作幕后過程為基礎,以電影幕后創(chuàng)作人員及其創(chuàng)作故事為主要對象的紀錄片題材類型。
在戈夫曼的擬劇理論框架下,人類社會是一個巨大的劇場,人們在前臺表演,在后臺準備。而后臺屬于表演外空間,充斥著嘈雜、個人化和私密性,通常是不被展示的。電影幕后紀錄片恰恰反其道而行之,將創(chuàng)作過程的“后臺”空間轉化為敘事的“前臺”,實現了敘事空間的反轉與重構。
從角色設計到技術攻關,從特效制作到聲音細節(jié),在《不破不立》中,觀眾得以窺見動畫制作的后臺場景。這些原本隱藏在作品背后的創(chuàng)作過程,被近乎全流程地呈現在觀眾面前,極大滿足了觀眾的好奇心。
首先,紀錄片把影片的幕后制作細節(jié)推向前臺。
《不破不立》將影片創(chuàng)作經驗尤其是難點進行了深度呈現,與觀眾實現了“技術溝通”,讓觀眾體認創(chuàng)作的不易。第二部角色數量翻倍,特效鏡頭超第一部全部鏡頭,平均每個鏡頭渲染時間超過百小時……詳細的制作數據披露令觀眾“不明覺厲”。陳塘關大戰(zhàn)成千上萬海妖被鎖鏈捆綁,團隊克服“逆天難題”,把每一條鎖鏈“做實”并在打斗中呈現自然的動態(tài),海妖們既有被枷鎖束縛的“困感”又不失武打動作的流暢性;哪吒“削肉還父,剔骨還母”的經典橋段在片中被創(chuàng)新呈現為身體被“穿心咒”撕裂,以墻頭玻璃碴子為靈感的咒術將身體分割為600塊“碎肉”,寫實與寫意的融合,讓強視覺沖擊下觀眾體驗痛感的同時又不至于過度血腥直白,創(chuàng)作原理的剖析讓觀眾“恍然大悟”。
而正是“不明覺厲”與“恍然大悟”這兩種審美接受狀態(tài)的混合,推動觀眾“復嚼”《哪吒2》,對其進行更高期待的審美再體驗。
其次,紀錄片把主創(chuàng)視角的創(chuàng)作觀念推向前臺。
影片在敘事上以多工種、多視角的主創(chuàng)人員訪談闡述撐起內容核心,多維度、多層次的制作細節(jié)還原,為觀眾理解劇情和角色設計,捕捉影片的藝術特色,體味影片的美學意蘊提供了直接參考。例如“妖獸的牙齒設計如何體現東方文化”“金色大樹靈感取自成都的市樹——銀杏”等細節(jié),是靠主創(chuàng)分享內幕觀眾才了解。天元鼎分開海面天妖交戰(zhàn)的場景可謂波瀾壯闊,導演關于“天元鼎直徑三公里”“開海四到五公里”的設計要求,讓我們立馬對這場戲為何如此震撼有了概念依據。
最后,紀錄片把電影幕后的制作英雄推向前臺。
影片的表層結構是對電影制作幕后的記錄與呈現,深層結構則指向對導演為核心的創(chuàng)作團隊群像的塑造。尤其餃子導演,出場并不多,但極為關鍵。片中他給動畫導演“說戲”,自己惟妙惟肖表演的場景在短視頻平臺獲得廣泛切片傳播,讓觀眾看到了這些卡通形象的一顰一笑竟許多來自對導演的表情“復刻”。為了同一個目標,團隊幾年如一日,不斷突破想象力、突破自我、突破極限的事跡讓人動容。
由此,以導演為靈魂人物的創(chuàng)作團隊與他們所創(chuàng)作的主體角色——哪吒,在角色和價值觀上也形成了高度的同構關系。尤其導演個人意志力驚人,似乎就是哪吒化身。
《哪吒2》營造了國產動畫電影的頂級視聽奇觀和票房傳奇,而創(chuàng)作動畫的過程亦充滿了奇觀性和傳奇性。這一切的制造主體是人。通過展示創(chuàng)作過程,展示這群動畫人的事跡,紀錄片揭示了動畫作品的生產邏輯,通過解構藝術的神秘性,去建構藝術的神圣性,讓我們從更高維度去理解動畫電影。
互文性與獨立性表達
克里斯蒂娃認為“任何文本都是其它文本的吸收和轉化”,由此引出了“互文性”概念?!恫黄撇涣ⅰ肺{和利用了許多《哪吒2》的片段、素材和其它元素,在關系上,它們是一種闡釋和被闡釋的關系,幕后紀錄片猶如為動畫電影配備的專門注腳和“視聽說明書”,隱藏的創(chuàng)作細節(jié)和精彩片段被放大式立體解密,來自主創(chuàng)群體的闡述和復盤,為觀眾理解動畫電影提供了第一視角;在創(chuàng)作上,這也屬于一種廣義的“套拍”模式,即在完成“哪吒”大電影的過程中制作而成,紀錄片中的創(chuàng)作過程與動畫電影中的情節(jié)發(fā)展形成了某種呼應,它們彼此召喚,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敘事系統(tǒng)。
然而,這種互文性并未使幕后紀錄片淪為動畫電影的“附件”,而是借助獨特的敘事視角和敘事策略,構建起獨立且完整的文本意義系統(tǒng)?!赌倪?》與《不破不立》是兩個故事世界,締造了兩套情感共鳴,兩個世界彼此影響,兩套情感彼此牽動。即使不看大電影,我們也可以把這部幕后紀錄片作為一個講述動畫電影制作幕后故事的視聽作品來欣賞,為這一群把國產動畫推向世界前沿水平的動畫人的精神氣質感動。
影片沒有簡單流于呈現創(chuàng)作的細碎表象,而是指向了動畫藝術創(chuàng)作的本質,以及對動畫人職業(yè)精神的思考和凝視,讓其最終產生了“紀念碑”性的效果,是對中國影史上第一個百億電影的直接記憶,具有文獻價值。
以“+紀錄片”延展大電影產業(yè)鏈
《哪吒2》幕后紀錄片的創(chuàng)作,是大電影產業(yè)體系下以“電影+紀錄片”延伸產業(yè)價值鏈的一次“半自覺”實踐。電影幕后紀錄片起初被用作主體電影的商業(yè)宣傳品來使用,以曝光量和話題度為主產品引流為核心訴求,但在近來的創(chuàng)作實踐中,它已超越了單一的宣傳功能,也可以自成產品,獲得盈利,甚至成為品牌。
幕后紀錄片作為大電影宣傳矩陣中的重要一環(huán),是“內容即營銷”的反映,其自身就是個“大廣告”,從創(chuàng)作層面為影片賦予“光暈”,凝結品質的信譽背書,以此引流,延伸了電影在院線的生命周期?!恫黄撇涣ⅰ窡o疑為《哪吒2》帶來了流量,并鞏固了觀眾忠誠度。更甚者,在《哪吒2》破百億當天,很多粉絲聚攏在幕后紀錄片屏前,或期待創(chuàng)作解密,或單純以這種方式表達他們對電影的支持和致敬。僅在B站平臺高峰時刻就有超5000人同步在線觀看,他們以“百億打卡”“共同參與百億項目”為名,在百億數據誕生時刻進行彈幕賀喜,貢獻了約三萬條彈幕,在幕后紀錄片的賽博空間完成了一次集體狂歡,將《哪吒2》的票房沖刺之路營造為一種承載共同情感,熔鑄民族文化自信的儀式,制造了一次全民共同見證、共同參與的形塑共同體的媒介事件。
不過相對于必將載入中國影史的《哪吒2》,《不破不立》的創(chuàng)作和傳播現在回看不免有些“格局小了”。45分鐘單集體量,制作略顯樸素,低調上線,與主產品互動營銷有限,倒很多是“自來水”。也許是團隊在集中主業(yè)的同時,順帶著完成的這部紀錄片,核心目的在于留下共同奮戰(zhàn)闖關的集體記憶,對于擴大主產品商業(yè)收益、凝聚粉絲價值、甚至靠自帶流量實現盈利的訴求不大。
其實在一個現象級IP前,任何“周邊”都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同時,每一個“周邊”和“幕后”都有機會自成作品,并將互文關系轉化為更多元的價值互益。電影幕后紀錄片不止是電影的“影子”。人們在“神話”世界之外,對于真實世界與真相的渴求是不容小覷的,對于“后臺”的窺視欲是不容小覷的。而這里蘊含著“幕后紀錄片”這一類型巨大的發(fā)展空間。
?。ㄗ髡邽橹袊鴤髅酱髮W電視學院視聽傳播系副主任、副教授)
評論
- 評論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