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藝復排經(jīng)典劇目 昆曲演員跨界出演話劇《風雪夜歸人》

時間:2025-07-28 12:32:26閱讀:0
北京人藝復排經(jīng)典劇目 昆曲演員跨界出演話劇《風雪夜歸人》

北京人藝復排經(jīng)典劇目《風雪夜歸人》,于4月25日在首都劇場完成首演。劇中名伶魏蓮生由北方昆曲劇院的武生演員劉恒跨界出演。

成為“魏蓮生”

一次會議中間休息時,北京人藝院長馮遠征遇到了北方昆曲劇院的劉恒,只一眼,便認定他就是自己一直在尋找的魏蓮生。

第一次走進人藝辦公區(qū),劉恒是受馮遠征院長之邀觀看《正紅旗下》的彩排。那次,他只是跟導演閆銳聊了一下,后來真正在劇院見到馮遠征則是《風雪夜歸人》建組會時,第二天便開始了劇本圍讀。劉恒最早看的是吳祖光先生上世紀40年代的劇本,第一次看劇本就覺得壓力很大,“上學時經(jīng)??丛拕。怂嚨慕?jīng)典如《雷雨》等都看過。”建組時拿到的劇本已經(jīng)是修改過的,加入了很多當代人所要闡述的內(nèi)容。

在他看來,“人藝對劇本的要求是很高的,開始排練前,劇組已經(jīng)對創(chuàng)作于上世紀40年代的劇本進行了刪減。”劉恒眼中,話劇的排練同戲曲很不一樣,“尤其我的行當是武生,排練時基本都是去練一些專門的程式動作或技巧,但話劇不同,必須先把本子理順,前期工作下了很大功夫。”

“那個年代劇本里的很多人物都是單純的。”在劉恒看來,魏蓮生也是如此,80年前的劇本與今天的價值觀依然相通,只是形式會加入一些符合當代審美的元素。

第一次參與人藝的排練,劉恒并沒有怯場,跟大家相處十分融洽,只是能感覺到自己臺詞說得不太好,因為自己在讀劇本時很容易上韻。在北昆,劉恒曾經(jīng)參演過《金沙江畔》,劇中的紅軍對于演慣了傳統(tǒng)戲的他來說,也需要一段過渡期。聽說劉恒要來人藝演出,要好的朋友都覺得這是一個難得的歷練機會。“畢竟我是武生演員,之前在舞臺上演的基本上都是行俠仗義的角色,像魏蓮生這種觸及情感層面的角色,此前幾乎沒有接觸過。”

表演形式變化

和很多戲曲人從小坐科不同的是,劉恒之前只學了一年的舞蹈,也僅僅停留在壓腿、下腰等基本功訓練,之后便直接考上了國戲北昆代培班學習昆曲,畢業(yè)后進了北昆唱武生。

從戲曲到話劇的轉變,同樣是戲曲出身的導演閆銳給了劉恒不少建議和信心。“排練中我一旦出現(xiàn)了戲曲的狀態(tài),他會跟我說這其實是正常的,那么多年的習慣不可能一下改掉,對于戲曲題材的作品,舉手投足間有戲曲范兒是對的。但因為我是武生行當,劇中的魏蓮生是旦角,所以要弱化英氣和粗獷,讓人物變得細膩。表演中,包括瞪眼亮相的習慣,都需要慢慢去掉。”

劉恒在劇中的搭檔、飾演玉春的人藝演員陸璐,這段時間以來在劉恒的帶動下,已經(jīng)開始關注昆曲,還會主動讓劉恒發(fā)一些昆曲的視頻給她,跟著研習戲曲的身段和韻味。“陸璐很刻苦,排練完到家都晚上11點了,她還讓我發(fā)了《尋夢》的視頻給她,又開始練習。”這段時間,劉恒和人藝的演員是互相學習和借鑒的過程,“戲曲跟話劇都是演人物,只是刻畫的手段和重點不太一樣,如果能把二者結合,自己的表演或許會有更大的提升。”

不介意觀眾作比較

與人藝的《風雪夜歸人》相隔一個多月,國家大劇院制作的《風雪夜歸人》也將登臺。劉恒不介意觀眾拿他的版本和其他版本去比較。“第一次接觸話劇就碰上這樣的經(jīng)典劇目,又是這么好的劇院平臺,我要做的就是演好自己的角色。”劉恒說,“有了印象可能會想去模仿,而我要重新塑造一個人物,有自己的特質(zhì),所以導演建議我暫時先不去看國家大劇院版本。”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郭佳

評論

  • 評論加載中...
?
?